发表时间: 2018-08-26 16:28:41
作者: 融圆心理
来源: 原创
浏览: 6094
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人格形成、完成自我认同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不仅需要家庭的正确教育,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有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的责任和义务。在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获得家长和老师的尊重和认同,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会有退缩行为,不敢和同学进行正常交往,整天处在紧张焦虑和恐慌的心理状态中,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退到虚拟世界,沉迷于网络游戏,逃避现实中的无奈;有的学生和一群不学习的孩子在一起,抽烟、喝酒、打群架、自暴自弃。
那么这些孩子是什么原因产生的这些问题呢?我们的老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呢?
在培训中,马茜玲老师讲解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的特点。
马老师与教师探讨了老师的某种行为会对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心理问题,会形成什么样的行为模式。
在培训中,教师们体验了学生被训斥、被惩罚时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反应,以及对学习的态度;也体验了带有爱心的教育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以及对学习的态度。在体验中老师们感悟到了爱的力量远远大于惩罚和压制的力量,和这两种管理方式的效果差异。
教师们在一阵阵的欢笑中体验了人生的冷暖,并且掌握了简单易行的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用人本的、顺应自然的教育方式代替了简单粗暴的、对学生会造成心理创伤的惩罚式教育。让学生在学校充分体验被尊重、被欣赏、被关注的良好感受,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为学生做好人生路上的导航师,成为真正的、伟大的心灵的工程师。